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特别是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打破了教学方式上的时空限制,推动了个性化教学,加快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同时,也有助于学习者终身学习,推动了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的深刻变革。新时代的学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成长,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他们能够将各类先进技术应用于主动学习,有较强的个性化学习指导的需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8年1月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了“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的有机融合”等细则。
2018年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将“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
2020年春季学期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是实现教育部提出的“停课不停学”要求的重要支撑。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趋势,新时期学习者的特点,国家相关政策的要求,以及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现实需要,都对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新时期,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顺应信息时代的教学潮流。那么,如何有效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便成了一个重要而紧迫的研究热点。
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和存在的问题
信息素养的概念最早于1974年提出[1],其内涵经过多年发展得以逐渐完善,成为新世纪公民七大核心素养之一[2]。
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指教师在具备了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的同时,还需要具备在教学环节中获取信息资源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也就是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能力。
其中,基本要求为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发展性要求为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3]。
目前,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发展存在对信息素养的理解不足[4]、缺乏对信息化应用能力的重视、信息化能力水平存在差异、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缺乏客观条件等情况[5],导致信息应用能力不足,亟需得到解决。
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四大策略
针对教师信息素养存在的问题,高校可从制定相关制度来加强引导,完善信息化环境、平台建设来提供支撑,开展系统化的信息素养培训,完善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相融合的支撑体系这几个方面着手,让教师在思想上重视,从被动提升转向主动提升,从而达到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目标。
一、完善相关制度,引导教师提升信息素养
高校应在国家教育信息化政策的指引下,根据学校发展目标,结合教师个人发展的需求,制定并完善相关制度,形成教师的培训、考核、评价、激励等机制,强化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关系的共识,增强教师提升信息素养的积极性。
学校完善考核、评价、激励等机制,不仅可以了解教师信息素养情况,还能促进教师提升信息素养。
高校在制定考核制度时,需充分考虑教师个人发展需求,结合学校长期发展目标,按专业技术类别和专业技术岗级为教师制定具有长期激励作用的考核标准,对教师定期进行考核并让考核结果发挥应有作用。
二、建好信息化教学实践环境,提供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条件
围绕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目标,根据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理念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趋势,建设好随处可达、易用的网络环境,先进的智慧教室,功能完善、开放灵活、统一的教学平台,以及丰富多样的教学工具等组成的教学实践环境,为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和自我学习实践提供支撑。
同时,充分应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授课教师提供数据采集与分析服务,进一步辅助教师提升教学信息化效果,形成教师提升信息素养一改善教学效果一进一步提升信息素养的良性循环。
三、分层分类开展系统化培训,助力信息素养提升
学校对教师进行培训时,首先要让教师认识到信息技术与教学结合能提升教学效果,形成提升信息素养的共识,强化教师提升信息素养的内在驱动力。
其次,培训计划的设计需要充分了解不同教师的培训需求,与教师的个人发展计划相结合,建立针对性的培训方案。
最后要为教师提供诸如研讨会、交流会、教学能力比赛等学习交流的平台,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加强通用教学经验、专业教学经验和课程教学经验等的分享,实现共同进步。
四、建立统一的支撑服务体系,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
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要打通壁垒、理顺关系,构建立体联动、协同推进的高效运行机制,形成统一、高效的支撑服务体系,帮助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
具体措施:一是加强IT技术支持服务,为师生提供面向网络环境和软件平台的IT技术指南和技术支持服务;二是提供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结合的咨询服务,为教师提供教学设计、资源开发等“一站式”支持服务。
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实践
学校高度重视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形成了多个部门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去引导教师提升信息素养。与此同时,建设信息化教学实践环境,开展系统化的培训。
学校基本形成了教师在线教学的技术服务体系,在教师信息素养提升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特别是顺利保障了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
完善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的相关制度
学校制定了《推进教学信息化工作方案》《混合式教学实施细则》《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等规范,从经费支持到工作量认定等角度,引导教师积极建设在线开放课程,进而提升信息素养。
建设了信息化教学实践环境
学校实现了所有教室的信息化改造,建成了多媒体教室为主,兼顾语音教室、微格教室、讨论教室、教学改革创新实验教室、普通话测试教室、分组互动学习教室、互动讨论教室等十四种特色教室。
同时,学校还建设了“京师在线”平台、BB平台、“长江雨课堂”、畅课平台等在线教学平台和教学互动工具,为教师提供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条件。
开展了分层、分类的系统化培训
教师发展中心负责统筹教师职业发展相关工作,定期为教师提供教学名师报告、青年教师基本功专题讲座、新教师课堂观摩、混合式教学专题讲座等教学理念与方法方面的培训,以及在线教学平台应用工作坊等教学技术手段的培训。
图书馆依托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专业的馆员队伍,针对不同教师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素养培训服务。
学校信息化建设办公室、信息网络中心基于数字校园建设,也为教师提供公共应用平台与服务、各类正版软件的使用以及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培训。
各教学科研单位也结合本学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信息素养培训和交流活动。系统化的培训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提升信息素养。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深入,高校教师面临多方面的挑战,亟需提升信息素养。通过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总结出高校可以从完善制度、开展培训、建设信息化教学环境与平台和构建支撑服务体系等方面,促进教师提升信息素养。
北京师范大学基于以上策略开展了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在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的影响下,教师们能够快速适应全线上教学,实现了“停课不停学”。
参考文献
[1]孙宏,徐慧.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分析与提升策略[J].现代职业教育,2020(51):21-23.
[2]《面向未来: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全球经验》研究报告,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共同发布,2016
[3]桑国元,董艳.论“互联网+”时代教师信息素养内涵演进及其提升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16,37(11):108-112.
[4]宋权华,于勇.高校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现状、困境与路径一一以我国西部地区部分高校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20,30(10):78-84.
[5]曾慧平.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与个案研究一一以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为例[J].大众标准化,2020(18):118-119.
作者:谢彤芳、卢小清、董君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