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实验室管理中心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中心动态  实验室资源  规章制度  在线学习  示范中心建设  设备维修  文档下载  实验室开放  支部动态 
站内搜索:
新闻动态

学校LOGO 11-02
西安翻译学院实验室开放申请表 11-02
西安翻译学院实验室开放记录表 11-02
学习通投屏使用说明 10-19
关于公文格式的温馨提示:公文字 05-25

在线学习
您的位置: 首页>>在线学习>>正文

蒋洪新:人工智能给外语教育发展带来新机遇
2022-05-31 08:43   公共实验室管理中心

1980年,未来学家托夫勒(Alvin Toffler)出版《第三次浪潮》,预言了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这才过去40年,人类就迈过信息化而进入了人工智能时代。有人感叹,人工智能“翻译官”上岗,翻译人员是不是要丢饭碗了?外语专业的学生该怎么办?外语教育又将何去何从?这些疑问充分说明,外语教育正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与挑战。

作为一项新兴技术,人工智能是从制造翻译机器开始的。借助机器翻译,不同语言环境下的人可以无障碍地进行交流。经过演进升级,以人工智能为支持的“神经网络机器翻译”逐渐占据了精度要求不高的中低端口笔译市场,对翻译服务业形成了不小冲击,但这并不意味着翻译人员就会丢掉饭碗。就机器翻译本身来说,语言学家做机器翻译的语料库,数学家把语料形式化和代码化,计算机科学家给机器翻译提供软件手段和硬件设备并进行程序设计。这个过程说明了人工翻译存在的必要性——因为语料库不能及时更新,机器翻译将无法满足人类的翻译需求。所以说,高端翻译仍然必不可少。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有效提升了外语教学的实用性、针对性。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及时根据客观大数据调整方式方法,让学生在强互动和趣味性的环境中更好地学习与成长。而面对高端教育资源匮乏、基础教育“择校热”“大班额”、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乡村教育师资紧缺等实际问题,人工智能带来的变革让外语教育更加公平。

尽管机器翻译给人们带来了巨大便利,外语教育仍然不可替代:其一,从质的方面看,外语教育不是翻译技术的教育,而是一种价值教育、人文教育、跨文化教育,是人文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其二,从量的方面看,外语教育不同于机器翻译的同质化生产模式,而是重在塑造跨文化交际能力。其三,从尺度方面看,外语教育遵循的不是物的尺度,而是充分考虑了人类文化的特殊性、交流情感的微妙性、翻译语境的差异化等人的内在尺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外语教育工作者要把握这一历史契机,深化外语教育改革,使人工智能更好地为推动发展、造福人民服务。

一要积极推进理念变革。人工智能不会取代教师课堂教学,反而会促进外语教育的进步。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必然推动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在“互联网+”背景下,要不断丰富课程设置,增加智能翻译等技术应用类课程;推动教学方式转变,推进智慧教室、智慧校园建设,更加注重人工智能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二要加强统筹规划,实施分类指导。人工智能作为国家战略,需要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做好顶层设计,坚持科技引领、市场主导等基本原则,加快与外语教育深度融合。具体而言,就是要统筹规划各级各类外语教育人工智能平台,推进共建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地方教育部门和各类型教育机构根据自身实际,多样化推进人工智能在外语教育领域的创新发展;重点做好贫困地区特别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外语基础教育人工智能平台建设,开展发音矫正等一对一智能辅导。

三要不断丰富教育内涵。在人工智能尚未代替人工翻译之前,外语教育必须未雨绸缪,将培养更高质量的“跨文化、多语种”复合型人才作为新时代外语教育的必然选择。通过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文化走出去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强化外语教学作为文化教学和跨文化教学的学科意识,实现人工智能和人文教育有效结合,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发展的需求,培养集“专业知识+外语技能+文化素养”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

关闭窗口

西安翻译学院信息管理中心  版权所有